图源|图虫创意
制图|侠客君
当我们凝视群山时
目光应投向那些极高山
因为它们是山的极致
巍峨耸立,直插云霄
代表着自然界的最高巅峰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的花岗岩极高山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自古以来
中华大地的山岳排行榜多被中原名岳所霸占
泰山、华山等五岳凭借其文化与历史地位
成为历代帝王封禅和文人吟咏的焦点
然而,在青藏高原东缘
四姑娘山等巍然屹立
四姑娘山北壁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他们在横断山与四川盆地之间
形成一片雪域与森林交织的秘境
请横屏观看
四姑娘山内的极高山
摄影:姜曦
她是如何在地球漫长的岁月中形成的?
她的名字有着怎样的渊源?
是什么赋予了她那多样的生境?
又是谁让她被世人所知?
这,是一场跨越亿万年的山海之约
本篇文章将会带你找到答案
01
它是如何诞生的?
云雾中的幺妹峰
摄影:姜曦
远古之海
四姑娘山的历史
是从一片汪洋大海开始的
约3.54亿~2亿年前
川西高原的诸多山脉
都还沉寂在古特提斯洋之下
请横屏观看
四姑娘山所在的大概位置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在那时
四姑娘山处于华南地块西侧的沿海地区
这里碧波荡漾,蚌贝潜游
整个地区
接受了以浊积岩为代表的深水沉积
发生在古特提斯洋边的浅海沉积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浑浊的河流裹挟着泥沙
一层层地铺在水底
形成巨厚的沉积层
如大自然在耐心地编织一幅古老的画卷
形成了一个
全球规模巨大、沉积特征典型
保存完整的三叠系浊积岩沉积区
这套浊积岩复理石建造
又被称为“西康群”浊积岩复理石
这些原本在海底的浊积岩
在地壳运动中被翻转
垂直于大地
一层层沉积后形成的三叠纪深水浊积岩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四姑娘山所在的松潘-甘孜地块
正是由古特提斯洋演化而来
它作为三叠纪沉积的可靠记录
为研究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历史
、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具有全球性的科学意义
除了浊积岩复理石外
这里还发现了曾经海浪留下来的波痕
以及岩浆在海底喷发后所形成的枕状玄武岩
众多的地质遗迹
都在指引着我们
回到那个消失已久的 “古特提斯王国”
曾经古特提斯洋海浪留下的印模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岩浆在海底喷发、冷却后形成的枕状玄武岩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II
海退成陆
约2亿年前的造山运动
松潘-甘孜地块与上扬子地块汇聚
强烈的地壳运动
使得板块间剧烈碰撞挤压
四姑娘山地区发生着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
古特提斯洋逐渐在地壳运动中消亡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最终,松潘-甘孜地块连同四姑娘山地区
一点点浮出水面,海退成陆
双桥沟“西康群”浊积岩中的鲍马序列
如同是海洋撤退时留下来的日记
揭示了该地区频繁发生的深海浊流活动
也暗示了当时海底坡度陡峭,沉积事件活跃
成为地质历史上海水退去
大陆隆起的微观见证
“西康群”浊积岩中的鲍马序列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持续的构造运动使得松潘-甘孜地块
受到周边三个板块
近乎垂直的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挤压应力
造就了世界独特的“西康式”褶皱
“西康式”褶皱最早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提出
推测形成深度10-15千米,上图为西康式褶皱形成的受力图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西康群”褶皱广泛发育在西康群浊积岩复理石建造当中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西康式”褶皱完美地反映和记录了
松潘-甘孜造山带的构造变形体制
在其特征、形成机制及壮观程度上
完全可与世界著名“侏罗山式”及“彭尼内式”褶皱媲美
是中国松潘-甘孜陆内造山带的突出例证
西康式褶皱手绘图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III
岩浆侵入
海水西撤的同时
随之而来的还有剧烈的岩浆侵入活动
约 2.28 亿~1.95 亿年前
由于松潘-甘孜地块持续挤压扬子地块
使扬子地块楔入松潘-甘孜地块
导致沿线地区约20km深的上地壳深部发生部分熔融
熔融的岩石示意图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这种来自地球深处的炽热物质
沿地壳中裂隙上侵
在接近地表的地方缓慢冷却后
形成坚硬的花岗岩
在近地表冷却形成花岗岩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它是构成四姑娘山的尖锐峰体的主要材料
奠定了极高山的物质基础
但此时
形成四姑娘山主体的花岗岩体还未露出地表
它还在等待一个“机会”
一个足以让它向上生长的机会
IV
拔地而起
距今大约6500万年
四姑娘山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
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此时
印度板块远航而来
与欧亚板块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碰撞
随着碰撞的持续进行
青藏高原持续挤压、变形、抬升
四姑娘山也开始跟着蓬勃生长
印度洋板块的挤压以及四姑娘山的位置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约360万年前
据测算四姑娘山此时的海拔约1000m
到了约60万年前时
海拔已隆升至4000m以上
埋藏在地底的花岗岩在地壳运动中迅速崛起
最终形成了海拔6247.80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
成为青藏高原东缘最耀眼的明珠
请横屏观看
幺妹峰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V
冰川雕琢
由于海拔急骤升高
四姑娘山与四川盆地的高差越来越悬殊
约200万年前
全球陆续进入冰河时期(第四纪大冰期)
冰川作用加入到塑造地形的活动中
地壳向上抬升
冰川向下刨蚀
把花岗岩山峰
雕凿成尖锐的“长矛”
角峰——阿妣峰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它把山脊
打磨出“锋利的线条”
刃脊——龙脊峰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把山谷
刻化成U形的”宽阔通道“
冰川U谷——双桥沟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将携带的泥石
堆砌成“蜿蜒的脊地”
冰碛垄
摄影:姜曦
挖掘出的洼地
孕育出瑰丽的湖泊
八角棚海子
摄影:大川健三
我们将此类冰川地貌
分别称为“角峰”、“刃脊”
“冰川U谷”以及“冰碛垄”、“冰蚀湖”
VI
终成美景
约1万年前
全球气温回暖
冰川大面积向后退缩
逐渐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现代冰川
结斯沟冰川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冰川退去之后
流水逐渐成为这里的主导
丰沛的雨水和融雪在这里汇聚
密集的溪流、瀑布、海子
星罗棋布,如繁星闪耀
双桥沟溪流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花海子秋色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独特的自然环境
孕育出完整的高山生态系统
以及非凡的自然美景
赋予了四姑娘山
险峻、秀美、壮阔并存的“气质”
请横屏观看
长坪沟
摄影:唐侨
如今我们看到的四姑娘山
是浅海沉积、板块碰撞
岩浆入侵、冰川运动
共同作用后的结果
从海底沉积岩到花岗岩山体
从海底潜陆抬升为极高山
整个过程跨越了数亿年的地质时光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的区域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以二叠系海底玄武岩、三叠系深水浊积岩、独特壮观的“西康式”褶皱、大型复合花岗岩体组成的极高山群峰以及第四纪冰期气候事件形成的独特的冰川地貌为主要特色,它们共同记录了公园所在地区从古特提斯洋演化到青藏高原东缘隆起的地质演变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全球对比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许志琴
02
她的名字从何而来?
地球的故事接近尾声
人类便登场了
她的名字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或许要问问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
嘉绒藏族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在藏传佛教青藏高原的神山谱系中
四姑娘山从属于“墨尔多神山”
在嘉绒藏族的传说中
他的名字叫“斯古拉柔达”
意为“保驾山神”
斯古拉山,便是它最初的名字
嘉绒藏族在山顶或隘口用石头砌成 “玛呢堆”
让斯古拉神可以居住在里面
并小心翼翼地侍候着它
人们让风帮忙吹动经幡、让河水转动经轮,以此祈福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四
是嘉绒藏族最盛大的节日
他们在朝山坪举办 “朝山会”
身着盛装、背上青稞酒、牛羊肉、烧馍馍
到朝山坪煨桑、敬香、转山、跳起欢乐的锅庄
祈求斯古拉神护佑平安
四姑娘山的”朝山会“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斯古拉山,又是如何成为四姑娘山的呢?
从地理单元上看
嘉绒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
此间土地,河流与山峰交错纵横
既有大峡谷
也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
还有冲积而成的台地与河谷平原
四姑娘山所在的位置
正好处在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彝藏走廊”上
藏彝走廊自古就是西南民族北上
西北民族南下的重要通道
彝藏走廊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所以,嘉绒藏族的历史
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氐羌诸部南迁、吐谷浑以及吐蕃的先后统治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民俗风情
百年前的嘉绒藏族生活场景
图源:网络
转至乾隆年间,经两次金川之战
清朝取得胜利之后
嘉绒藏族的部分地区实行了屯兵制和召垦制
大量汉族人、部分羌族人、回族人
涌入到嘉绒地区
再次促进了当地的民族大融合
极大推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代金川之战绘画
图源;网络
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
有人将”斯古拉“
音译为了“四姑娘”
后人借此杜撰出“四位姑娘”的传奇故事
对应上了四座迷人的雪峰
区域内的山峰、湖泊
亦化为了她们的家人、法宝或是宠物
让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
四姑娘山的玉兔峰,传说是四位姑娘的宠物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比起庄重严肃的斯古拉神
外来的人们更愿意相信
这四座山就是四位美丽姑娘的化身
神话传说?宗教信仰?
还是敌不过人们浪漫的想象
请横屏观看
四姑娘山的大峰、二峰、三峰、幺妹峰
分别对应四位姑娘
摄影:李馨宇
03
如何造就多样生境?
嘉绒藏族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
同时也守护着这片土地
他们在神山里
不砍树、不大声说话、不踏水、不打猎
与万物生灵和谐共生
双桥沟湿地
图源: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正是因为如此
四姑娘山才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环境
将最纯真的自然之美
呈现在世人面前
海子沟——八角棚海子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太平洋季风和印度洋季风的风云际会
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对这里的生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高大山脉和南北走向的峡谷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又成为生物避难所
它们为大熊猫、中国沙棘
这样的“子遗物种”提供了最后的家园
作为家喻户晓、人见人爱的旗舰物种大熊猫
便生长与此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四姑娘山还拥有世界上最大且最古老的
中国沙棘天然林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山体不同海拔、水热条件差异巨大
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带异常明显
构成了完整的极高山生态系统
这里分布着2000余种高等植物
从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到高海拔的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涵盖了多个生态梯度
蕨麻、雅江报春、蒲公英、
细枝毛莨、圆穗蓼等高原野生被子植物生长于此
全缘叶绿绒蒿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在稀疏草地中,还分布有巴朗山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等独特植物
公园优良的生态,多样的生境
为灰背、蓝大翅鸲、金雕等鸟类
赤狐、高原免、小熊猫等哺乳动物
提供了宝贵的栖息之所
小熊猫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金雕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莹碧的海子、高悬的瀑布、蜿蜒的河流
滋润着这里的每一个生灵
让这片土地在四季轮回中
绽放出生命的活力与宁静
双桥沟报春花海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04
她是如何被发现的?
最先发现四姑娘山
并把他带给世界的人是谁?
她曾在千万年的时光中沉寂
她的发现史,漫长且曲折
带着“粉色围脖”的幺妹峰
图源:四姑娘山管理局
对于成都人来说
四姑娘山并不难被发现
因为她就位于成都平原的西边
与成都的直线距离仅120公里
离我们并不遥远
能看到6000m以上雪山的特大型城市
全世界范围内仅此一家
每到雨后初晴时
在成都人的摄影群里、朋友圈里总会有人在问
幺妹儿 今天出来了没得?
在更遥远的唐代
成都人就已经开始西望雪山
764年春,客居成都的杜甫
在成都草堂,遥望雪山
为后人留下了那句经典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图源:网络
杜甫笔下那座拥有“千秋雪”的山峰
极有可能就是四姑娘山幺妹峰
请横屏观看
从成都西望雪山,幺妹峰格外瞩目
图源:罗杰
1908年6月23日
西方探险家威尔逊翻越巴郎山
来到四姑娘山地区进行考察
不过身为“植物猎人”的他
显然对海拔略低的卧龙河谷更感兴趣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1876—1930)是英国的植物猎人。先后为英国维奇(苗圃)公司采集2000多种植物,制作了5000多件植物标本。
他曾到达四姑娘山的卧龙镇
并详细记载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展开了对动植物的搜寻
带回了多种高原珍稀植物
却忽略掉了眼前那位“美丽的姑娘”
“日隆关是一个位于海拔10900英尺的沃日村庄。这里有20来户人家、1座小喇嘛庙和1座高高的四角碉楼。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处宽敞舒适的客栈。这里的人们彬彬有礼而且热情好客。”(摘自《威尔逊在阿坝》)
大约二十年之后
在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任教的英国博士苏道璞(C.M. Stubbs)
在都江堰
用经纬仪观测并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山峰
据苏道璞记载,该山峰位于
盘龙山西北偏北 42公里
海拔高度在 6200±100 米
北纬31°10′,东经103°
与今天四姑娘山主峰的坐标以及海拔高度吻合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
苏道璞当初测定的山峰
就是四姑娘山幺妹峰
这是四姑娘山早期珍贵的观测记录
与现今测定的四姑娘山海拔高度
相差仅仅只有几十米
华西协合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前副校长
化学教授苏道璞(C.M.STUBBS)
然而
正当它要被公之于众时
命运似乎给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一年后的1930年
苏道璞博士在成都华西坝被暴徒不幸杀害
之后
他的妻女带着他的遗物回到了英国
苏道璞的手稿也在之后的世界大战中佚失
其中
也包括那座6200米神秘山峰的详细信息
“苏道璞几乎就是一个中国人,
无论办什么事他都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考虑中国人的利益。”
源自:四川大学档案馆
但幸运的是
苏道璞博士曾与瑞士地质学家
阿诺德·海姆短暂会面
并把他的发现无私地分享给了海姆
尽管海姆在之后的探寻中
始终没有找到这座山峰
但在他1933年出版的《MINYA GONGKAR》中
根据“新发现者命名”原则
郑重地将这座海拔6200多米的山峰命名为
“苏道璞峰”
(M.stubbs)
《MINYA GONGKAR》中的插图
阿诺德·海姆(右一)
图源:网络
阿诺德·海姆书中所记载的探险活动1
图源:《MINYA GONGKAR》
然而这次的发现,始终没有掀起多大的涟漪
苏道璞的观察手记、海姆的书籍
连同四姑娘山一起
仍然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
仿佛是这座神山在考验着人类的执着
阿诺德·海姆书中所记载的探险活动2
图源:《MINYA GONGKAR》
阿诺德·海姆所记载的探险活动3
图源:《MINYA GONGKAR》
直到70年代
为填补青藏高原“无图区”,测绘兵深入川西
他们第一次勾勒出了四姑娘山的形态
在地图中,“四姑娘山”出现
人们终于“发现”了她!
1980年12月27日
《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了一条简讯
“即将对外开放的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的名字 连同曾曙生拍摄的照片
一同出现在了公开的记录当中
她终于正式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四姑娘山,将于1981年起对外开放。四姑娘山属横断山脉北部的邛崃山系,由四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最高峰为6250米。这里山下森林密布,山腰冰川环绕,山峰积雪皑皑,是开展登山运动和高山旅游事业的胜地。“
——《人民日报》
1980年12月27日
05
走向世界的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开放之后
迅速获得了人们的大量关注
1981年
主峰幺妹峰
被评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十大登山名山
1982年
四姑娘山被划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开启了系统性保护与开发
1994年
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2005年
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年
她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名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2024年2月
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她的意义还远不止与此
今天
她正在努力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应该如何来定义四姑娘山?
她是横断山脉东部边缘
是邛崃山系的最高峰
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地理分界线
她是嘉绒藏族的神山 \"斯古拉柔达\"
是四川人最爱的 “蜀山皇后”
也是民族融合与发展的“廊道”
同时
它也是全球显著的地质遗迹地
她记录下了
古特提斯洋的闭合、青藏高原的抬升
二叠纪岩浆的入侵,第四纪冰川运动
等地球活动的关键信息
如今
青藏高原还在抬升
四姑娘山依旧还在向着天空生长
冰川侵蚀留下的花岗岩极高峰
比金字塔式的“珠峰型”角峰更尖锐
比陡峭的“普莫里峰型”角峰更为凌厉
屹立于苍穹之下
像是一件件完美的艺术品
独树一帜的观赏性
让四姑娘山被誉为是“东方的圣山“
浊积岩复理石建造中的西康式褶皱
摄影:李馨宇
而那些灰黄色的岩石裂隙
西康群浊积岩的纹理走向
岩石中的气泡印模和沉积序列
还在为我们讲述
古特提斯洋闭合的秘密
这是一座山的故事
日光下的五色山与日月宝镜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是嘉绒藏族的故事
嘉绒藏戏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是万物生灵的故事
大熊猫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是人与自然的故事
登山爱好者在四姑娘山
图源 | 四姑娘山管理局
也是发现者的故事
这就是邛崃之巅的前世今生
来龙去脉
出品
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
部分文字摘自
四姑娘山生态、文化与发展、地质、户外主题馆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导游指南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科普折页
部分图源来自
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
四姑娘山地质公园
四姑娘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
参考文章
1929年,四姑娘山的首次发现——宋明蔚
照片版权归原摄影师所有
感谢收看
关注公众号,收看更多有趣内容
本文由侠客地理公众号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询配资平台,配资在线炒股,启盈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